CN | EN
Search

Press Center

【中国经济导报】基建按下“快进键” 有效投资积极发力拉动作用凸显

Release time:2022-11-05 Page View:878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潘晓娟

新闻链接:http://www.ceh.com.cn/epaper/uniflows/html/2022/11/05/01/01_61.htm

 

今年三季度,全国各地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在东北地区,辽宁省三条高速公路同时开工,概算总投资达737亿元,拉开该省新一轮高速公路建设序幕;在中部地区,湖北省举行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集中开工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758个、总投资906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914亿元,为该省打造“三高地两基地”提供有力支撑;在西部地区,全国规模最大的沙漠光伏基地——腾格里沙漠300万千瓦新能源基地光伏复合项目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举行开工仪式,总投资152.5亿元,助力当地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一串串亮眼的数据,书写了三季度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精彩“答卷”。
    

负责辽宁省相关建设项目前期咨询服务的大岳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李世超感触颇深:作为一线人员,深切感觉到各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的迫切程度。尤其是今年以来,东北三省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明显增多,主要体现在交通领域。随着众多基建项目的快速推进,未来将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就业等诸多方面带来积极影响。
    

今年以来,我国稳投资政策持续发力,有效投资积极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提升。“有效投资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已成为地方各部门和基建一线人士普遍的共识。”李世超告诉记者。

稳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效能不断释放

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各地基础设施建设相继按下“快进键”,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发挥了有效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效能不断释放,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有效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对经济恢复的关键作用增强。前三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6.7%,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0.2%,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司司长翟善清日前表示,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发挥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作用,认真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和地方专项债,有力推进项目尽快落地实施,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发挥投资关键作用。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5.7%,增速比二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6%,增速比1~8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回升。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重要窗口期,能否实现全年经济合理平稳增长,三季度至关重要。“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6%,这确实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表现。”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经济师李开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季度是全年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对于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具有决定性影响。尤其是这几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明显复苏,说明今年稳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确实发挥了实际效用。
    

“总体来看,在欧美滞胀带来全球经济下滑、在疫情多点散发的国内外背景下,我国基础设施投资表现出较理想的增长速度,对于稳定预期,巩固国民经济恢复向好态势更具有重要意义。”李开孟分析,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呈现强势增长,尤其是水利、公共设施、交通运输投资增速较快。伴随着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和增量专项债发行资金到位,基础设施投资还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总体判断,今年四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高景气。

扩大有效投资为优化供给结构提供关键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投资是连接需求和供给的重要手段,扩大有效投资是当前宏观政策发力重点。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吴亚平告诉记者,国家重视扩大有效投资,是为了防止出现投资建设效益不高甚至没有效益的项目,从而提高投资的边际效益和宏观上的投资乘数效应。扩大有效投资着眼于长远,从长期看有利于调整优化投资结构进而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扩大有效投资能够弥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的短板弱项,从而高质量地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当下,基建投资作为经济增长“压舱石”的作用愈加明显。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就是上游产业链供应链的“销售收入”,对钢铁、水泥、砂石料、工程机械和建筑施工等上游企业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在基础设施领域,重点是加强传统基础设施补短板,加大对交通、水利、城镇管网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对长期来看仍然具有较大需求的基础设施如电力和仓储物流等可以适度超前投资。”吴亚平说。

 

今年以来,扩大有效投资为优化供给结构提供了关键支撑。李开孟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的目标不是单纯地贡献GDP,而是要通过投资来稳定经济大盘,为经济增长创造更好的条件。有效投资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有序实施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投资项目。因此,扩大有效投资既利于当下充分发挥投资效果,也利于促进未来一定周期内的经济增长。

 

金融“活水”促进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今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从财政资金、专项债以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稳住经济大盘。在国家各种政策措施加持下,金融“活水”正加速流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为其提供了有力有效的资金支持。

 

“专项债是我国当前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拉动有效投资的重要政策工具。二季度以来,国家一直强调专项债加快发行速度,做好专项债项目的储备工作,提前下达发行额度,狠抓资金的拨付使用,以便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使专项债项目尽早发挥效益,对于加快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板发挥了重要作用。”李开孟说,当下仍然需要通过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来扩大有效投资,稳住经济大盘。专项债在扩大基础设施、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投资等方面作用显著,有利于将政府性基金支出和基础设施投资维持在较高的增长水平,能够有效撬动项目投资,带动其他资金来源,发挥投资乘数效应,并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

 

今年6月,国家明确将新基建、新能源项目纳入专项债券重点支持范围,更好发挥稳增长、稳投资的积极作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也同样支持资金投向新基建项目,新基建项目投资力度在持续加大。中建政研集团副总裁、政府投融资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何朋朋告诉记者:“由于新基建对高技术制造业存在大量材料市场需求,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3.4%,其中大部分是基于新基建投资的拉动。基于以上政策支持,多地已启动基于‘智慧城市’‘一网统管’等为核心建设内容的专项债券项目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项目的谋划,积极开展新基建、新能源项目,通过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地区基建水平,主要体现的结果是2022~2023年计划投资项目数量与规模均有所上涨。”

 

在拓宽民间投资渠道、促进投资良性循环方面,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发挥了重要的“内核”担当。目前,我国已经发行20单REITs产品,募集资金规模达到617.4亿元,总市值716.6亿元(截至2022年10月25日收盘),预计未来将逐步形成万亿元级,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源头活水。资产涉及高速公路、产业园区、仓储物流、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燃气发电、保障性租赁住房等领域。李开孟分析说,基础设施REITs试点有利于推动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多元化,吸引更多民间投资,促使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投入新建基础设施,进而实现“资产-资本-投资-资金-资产-再投资”的良性循环。

 

采访中,业内专家纷纷表示,以基础设施投资的“大提速”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变化”,将激发起更多内生增长动力。“每一个项目的前期工作都需要一定的周期,现在落地的项目往往在半年、一年前甚至更早就开始谋划,三季度能取得这样的增速,也是众望所归。”李世超强调,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全国上下必将撸起袖子加油干,推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快速落地,四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数据也将更加亮眼。